• 9部門發布行動方案!關系新型城市建設

    發布時間: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行動方案(2025—2027年)》(建辦城函〔2025〕233號)。
    要點速覽:
    完善投融資機制。推動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予以支持,鼓勵地方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強化政策引導。
    推動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推動以智慧多功能桿為主要載體的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和城市云平臺建設。
    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開展數字家庭建設。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開展既有住宅傳統家居產品的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樹牢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人民至上、可感可及,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堅持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探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夯實城市治理數字底座,筑牢城市安全新防線,創新城市民生服務新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城市安全發展,助力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到2027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項重點任務取得明顯進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二、細化落實舉措
    (一)推動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1.編制并實施設施建設和改造行動計劃。依托已有普查成果和補充調查數據,進一步摸排城鎮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熱力、消火栓(消防水鶴)、地下綜合管廊等現狀底數和管養狀況,將有關數據匯聚到行業管理信息平臺和城市智能中樞。結合城市地下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改造安排,編制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行動計劃,并建立項目庫。按照急用先行原則推動設施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數據局按部門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地方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落實,不再列出)
    2.探索設施信息動態更新機制。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地下管網“一張圖”建設等工作,建立設施信息動態更新機制,明確數字檔案數據標準、歸檔時限等要求,推動新建、改建設施信息在行業管理信息平臺中得到及時更新。對于存量設施,探索結合實施城市體檢和專項體檢等,完善設施相關信息。(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
    3.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在燃氣、供水、排水、供熱、橋梁、隧道等設施上布設物聯感知設備,搭建安全監測平臺,實現對設施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和有效處置。(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
    4.提升重點領域安全運行管理水平。加快推進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安防設備布設和改造,完善設備運行維護機制。推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城市道路塌陷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城市供水水質監測。協同城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健全應急洪澇聯排聯調機制,在防洪排澇關鍵節點、易澇積水點布設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終端設備,提升智慧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氣象局、水利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
    (二)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
    5.推進車路協同設施建設。結合“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等工作,以需求為導向,推動以智慧多功能桿為主要載體的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和城市云平臺建設,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改善城市出行環境,助力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責任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
    6.提高物流配送及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加強智能化物流配送設施改造、建設和管理,提高住宅小區和樓宇等末端配送服務能力。加快完善應急物流體系,加強城市應急物資中轉設施建設,提升應急狀況下城市物資快速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
    7.持續推進智慧停車。推進城市停車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設,探索推動公共設施和建筑智能感知設施配置。鼓勵地方建設城市智慧停車服務管理平臺,逐步完善信息查詢、車位預約和共享、路線導航、無感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車資源使用效率。(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三)發展智慧住區
    8.推進住區智慧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住區結合完整社區建設,實施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與管理。推動智慧物業建設,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系統,加強對出入住區人員、車輛等智能服務和秩序維護,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家數據局等部門)
    9.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指導納入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范圍的城市,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兒童托管、家政便民、文化休閑等社區服務,優化設施布局,提高居民服務便利性、可及性。(責任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
    10.強化住區安全隱患防治。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指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服務區域內消防車通道違規占堵、安全出口鎖閉、疏散通道堵塞、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等行為及時采取措施制止,對不及時整改的按規定上報。(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
    11.支持城市商業智慧化轉型。推動步行街(商圈)、特色商業街區升級改造。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引導商業資源下沉住區,推動業態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發展。(責任單位: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
    (四)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12.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房屋使用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房屋安全日常巡查和安全體檢;探索以市場化手段創新房屋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完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政策,推動建立完善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籌集、管理、使用模式。(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
    13.推動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數字檔案和隱患消除機制。依托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和底圖,結合房屋體檢、城市更新等工作,全面動態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隱患底數,重點排查老舊住宅電梯、老舊房屋設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設施、消防登高作業面和疏散通道等安全隱患,逐步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數字檔案,并納入行業基礎數據庫和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推動房屋安全管理立法,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消除機制,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雷、防火性能。(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國家消防救援局、中國地震局)
    14.統籌建設城市房屋建筑綜合管理平臺。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動態更新機制,在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過程中同步更新房屋基礎信息與安全隱患數據。推動數據標準化采集、規范化錄入和跨部門共享,逐步推動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通的城市房屋建筑綜合管理平臺。(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
    (五)開展數字家庭建設
    15.加強住宅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智能信息綜合布線,推進千兆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電力和信息網絡連接能力。鼓勵新建住宅依照相關標準同步配建光纖到戶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責任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
    16.強化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戶內設置基本智能產品要求,鼓勵預留居家異常行為監控、緊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產品的設置條件。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開展既有住宅傳統家居產品的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數據局)
    17.推進數字家庭產品平臺互聯互通。加強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組織編制智能家居產品與操作系統互聯互通數據接口標準,推進與政務服務、社會化專業服務等相關平臺對接。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推動編制通用技術要求及測試評估方法標準。(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安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
    (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18.培育智能建造產業集群。鼓勵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智能建造產業基地,適時發布智能建造技術推廣目錄,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構建涵蓋設計、生產、施工、技術服務的產業鏈。推動建立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鏈資源高效配置與綜合成本優化。(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19.深化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推進BIM技術在建筑、市政、交通、電力、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中的研發和應用。在建筑領域推廣BIM技術全過程應用,推動構建數字設計基礎平臺和集成系統,提升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協同水平。推動BIM軟件標準應用,加大BIM技術在數字報建、三維審圖、竣工驗收、數字交付等環節的應用,推進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的融通聯動。(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鐵路局)
    20.推動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產與升級改造。編制部品部件標準圖集,鼓勵設備制造企業研發部品部件生產智能化裝備機具,研究建立以BIM為基礎的部品部件標準庫,推動自動化施工機械、建筑機器人、三維(3D)打印等相關設備集成與創新應用。(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21.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完善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在地級及以上城市推進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建設,加強對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工地安全、設備信息、危大工程、綠色文明施工等監督管理,提升安全監管效能。(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七)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
    22.構建匯聚融合的數據資源體系。強化協同聯動,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測繪遙感、城市運行管理等各有關行業、領域信息開放共享。完善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逐步匯聚基礎地理、建筑物、基礎設施等三維數據和城市運行管理數據。(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數據局、自然資源部)
    23.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作為城市治理數字底座的組成部分,加強工作統籌,完善平臺接口標準,強化與其他基礎時空平臺的功能整合、協同發展。(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數據局)
    24.深化“CIM+”多領域應用。豐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在政務服務、公共衛生、防災減災救災、城市更新、城市體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應用場景,探索推進虛實共生、仿真推演、迭代優化的數字孿生場景落地。研究利用CIM平臺開展城市綜合風險評估,統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劃定防災避難空間,為科學確定不同風險區的發展策略和風險防控要求提供支撐。(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數據局)
    (八)搭建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25.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一網統管”。推動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對運行管理服務狀況的實時監測、動態分析、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增強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拓展應用場景,提升城市管理韌性。(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數據局)
    26.推進國家、省、城市三級平臺建設。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級平臺建設和實際應用。依據相關標準推動系統平臺建設和迭代升級。加強與城市智能中樞等現有平臺系統的有效銜接。(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數據局等部門)
    27.完善城市運行管理工作機制。指導地方健全“一委一辦一平臺”工作體系,完善城市管理統籌協調、指揮調度、協同聯動、數據共享、綜合評價等機制,按照數據共享標準和有關要求,推動國家、省、城市三級平臺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按照國家政務數據共享工作統一要求,推動與應急管理、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氣象、數據管理、消防救援、地震等部門城市運行數據的共享,增強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數據局、國家消防救援局、中國地震局)
    28.開展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常態化綜合評價。研究制定常態化綜合評價辦法,指導地方開展試評試測工作,強化評價結果管理、共享和應用,有效解決城市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數據局)
    (九)完善保障措施
    29.推動科技賦能和人才培養。推動設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加強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推動制修訂信息基礎數據、智能建造等領域相關標準。結合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推動學科專業優化設置。依托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以及重大科研項目等,推動培養一批復合型創新人才。加強行業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責任單位: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數據局)
    30.完善投融資機制。推動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予以支持,鼓勵地方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強化政策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投放信貸。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
    31.加強平臺數據共享和安全保障。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推動信息平臺的共建共享,探索推動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利用,研究完善城市地下管線等數據應用機制。加強設施設備、智慧應用和重要數據資源的安全管控,推動安全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強化網絡樞紐、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抗毀韌性,提高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風險抵御能力。(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國家數據局等部門)
    32.加強經驗總結并推廣。聚焦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任務,積極推動探索創新,重點圍繞技術、模式、場景、機制、資金等方面進行經驗總結,每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并加強宣傳推廣。(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及有關部門)
    三、強化統籌推進
    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并推動落實;組織編制評價標準,定期開展評估;遇有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細化落實工作舉措,指導地方抓好落實。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牽頭編制本地區行動方案,結合實際細化具體任務和工作舉措,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并抓好落實;每年12月底前將本地區工作完成情況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漢中市建筑業協會)

    獲取報價

    歡迎填寫以下表格,我們將會在24小時之內聯系您。
    *
    *

    7*24H全天在線為您服務!

    我們將會在接到您的咨詢電話后半小時內聯系您。
    • 熱線電話

      400-6191-666

    • 傳真

      0395-2610007

    客服

    400-6191-666

    電話

    wechat

    微信

    douyin

    抖音

    頂部

    咨詢信息

    *
    *

    文件下載

    只需填寫下面的表格,即可下載文件!

    *
    *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一个人看的日本www|日本人竟这样玩学生妹|国产精品玖玖资源站大全|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王源